戴高山文集_陈碧峰故居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陈碧峰故居行 (第6/6页)

 陈碧峰是孝顺的,他听从母亲的旨意,选择在陈庆镛的故居后面,建造了这栋房屋。当然,他也是有所保留的。所以,他在具有闽南传统特色的风格上,他注入一些西方元素。他在西护厝上,别出心裁地建起了一栋二层的小洋房,使得这栋以传统风格为主的建筑物,融入西方楼阁的精神,从而打破一小部分的传统格局。

    但是,从整体上来讲,陈碧峰的故居,依然是传统的闽南古大厝。他的根基没变,血脉没变,这房子有什么可变的呢?

    1935年,陈碧峰的故居建造完成之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缅甸沦陷,陈碧峰回到泉州。而作为当时泉州较为闻名的住宅,据说,十九路军入泉时,蔡廷锴将军曾入住于此,并与陈碧峰在大门口合过影。

    1952年,泉州师范创办时,苦于校舍没有盖好,只得先借用陈碧峰的故居招生、上课和住宿。两三百名学生聚集在陈家,一切读书、生活之事都于此。陈家除留下一小部分自己居住之外,大部分房屋都留给了师生们居住。

    1954年,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在此办学,陈碧峰的故居成为党员们的知识摇篮。1958-1968年,北峰公社搬入此处办公,并于1969年之后,将其中一部分让给北峰中学作为图书馆使用。1981-1989年,福建地球物理探矿队也在此租住过。

    1990年之后,中国政治改革,陈碧峰的后裔得以搬回故居。

    2011年,泉州市召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方案评审会,会议决定将陈碧峰故居所在的区域,建成名人公园。日后,这里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