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陈碧峰故居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碧峰故居行 (第5/6页)

下下,往返行走。期间所留下的岁月风尘,用去多少扫帚,用去多少拖把,而楼梯依旧,只是显得有些苍老罢了。

    进入得主厝,但见梁柱、门窗及大部分墙体构件,都用杉木间隔而成。闽南的传统古大厝,除了四体外墙及内部有承载重量的主墙体之外,大部分间隔墙体都用杉木隔起。从门至窗,至屋瓦下,对外见光的隔离体,使用的都是杉木。梁檩斗拱,门窗户扇,支柱壁架,清一色上好的木料在你眼前摆开,并都是雕花刻柳,着朱烫金。从那斑剥脱落的油漆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年的繁华富贵,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檩子下面,是支撑的梁柱及斗拱,那是整栋房屋的雕刻重点。其间都以对称的花鸟为雕刻主体,草木居多,刻工精湛,力度极深。雕塑完工之后,再刷上油漆,施以金粉。从整体上看,主体颜色以黑、红、金为多见。虽经历百年风雨,然其色泽依旧艳丽可人。可以想象,当年此居落成时,是多么的金礕辉煌,堂皇富丽!若是客居于此,自然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然而,由于历经百年风雨,很多地方已然破损了。部分地方为了防止坍塌,只能用一两根木头随意撑着,故呼吁有关部门多加关心和支持,及早修复!

    3

    据说,陈碧峰当年建造此屋时,选地也是颇费周折。作为早期接触西洋的年轻人,他的第一选择是在厦门鼓浪屿建造一栋洋楼,但是,他的这一想法,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作为传统的闽南农家妇女,在她心中,只想在自己的“摇篮血印”上,留下什么,不是洋生活,洋房子,而是根基。正因为如此,陈碧峰才在家乡,留下永远的印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