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显摆理工科水平 (第3/6页)
来,都符合朝廷的律法要求,谁让法规没定得那么细呢。 ……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中旬,这一个多月里,沈树人不显山不露水,外人也不知道他在鼓捣些什么。 这天一早,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沈树人,终于托了关系,备上一份礼物,亲自去趟吴县,求见苏州知府张学曾。 想请张府台出面,帮他与苏州各县豪绅大户打个招呼。 张学曾本不想接见这种八品小官,但最后还是看了沈廷扬的面子。一见面,他也是觉得挺感慨: “贤侄真是后生可畏呐,三个月没见,不但没被之前的官司所扰,反而还进了国子监、捐了官,可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多亏府台玉成,”沈树人很客气地放下礼物,然后就开门见山, “卑职此来,是有一事相求——不知府台以为,如今苏州粮价如何?民间豪绅巨室抢购屯粮的趋势,府台可希望缓解?” 这问到了张学曾的担忧处,他立刻被勾起了兴趣。 “谁说不是呢,浙江大旱,从外面买来的米,到苏州要每石三两多!富户倒是没什么,贫寒百姓可怎么办。贤侄莫非能解此顽疾?” 张学曾的语气中,隐隐然有些期待,却又不敢过分奢望。 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刚刚做官,怎么可能解决这样的大患!有这本事,还会是八品小官? 沈树人便诚恳分析道:“卑职以为,苏湖素来是天下富庶、鱼米之乡,本地大户常年积贮,就算今年遇到浙江旱灾,外购变贵,苏州本地的存粮,也是绝对够吃的。 关键是人心浮动,让大家有了预期,觉得‘将来粮食还会更紧缺、灾害也会越来越多、粮价还要涨’,如此,便催生了买涨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