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457【百家争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57【百家争鸣】 (第3/6页)

在民国开始大流行的。

    老蒋甚至自比王安石,还让全国进行大讨论。当时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召开相关研讨会,请来知名学者搞“王安石变法讲座”,大小官员必须写文章,把王安石变法跟老蒋改革结合论述。

    老蒋一辈子推崇三人,即:王安石、王阳明和曾国藩。

    可惜,他只活成了曾国藩,在日记方面尤其的一脉相承。

    清末和民国的名人日记,很多都属于理学遗毒。

    在文字狱的加持下,满清彻底阉割理学,理学思想已然全面倒退。

    读书人主动剥除理学的务实内容,又特别吸收心学的空谈虚妄,读书人纷纷追求“修身悟道”。他们一边贪赃枉法,一边以道学家自居,喜欢写日记彼此交流修身心得。有官员为了表现自己坦诚,甚至在日记里记述:昨夜与老妻敦伦一次。

    这种日记,大公无私,道貌岸然,都是专门写来给别人看的。

    日记里的曾国藩是圣人,现实中的曾国藩……呵呵。

    在赵瀚这里,没有文字狱,反而鼓励百家争鸣,如今已诞生诸多学派。

    其中,庐陵派、金陵派、含珠派,被统称为“大同学派”。

    庐陵县之前一直是赵瀚的统治核心,铅山含珠书院又是赵瀚曾经读书的地方,这两地迅速风行大同理论学说。南京又是首都之地,大同理论也极为强势。

    谷三地同属大同学派,但各有侧重点。含珠派主要用传统理学阐述大同,庐陵派掺杂心学与理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