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那些已经消失的晒场农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些已经消失的晒场农具 (第5/5页)

充那天天期望的肚子。

    我不止一次对母亲说:“怎么老是‘麦糊糊’呢?至少可以煮上一碗稀饭吧!”母亲却说:“哪还有米啊?你去米缸掀开看看吧!等六月季到了,就会有米饭吃的!”我确实真去掀米缸了,那米缸里,除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米灰之外,是一粒米都没有了。后来,我们是怎么莫名其妙地长大的呢?至今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不止长大了,而且开始老了。

    听年轻一代人说,他们的孩子这个也不爱吃,那个也不爱吃,太缺乏营养了,怎么办?遇上这事,我只能淡淡一笑,无法回答,也不敢回答。因为,不管你怎么回答,他们都会反驳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老黄历啊?如果都像你们那时代,这社会会进步吗?如果都像你们那社会,我们还要理想干嘛?”

    是的,都像我们那个时代那种社会,我们奋斗的青春,必然是白白浪费的?因为我们没有浪费我们奋斗的青春,老一代人也没有浪费,才会有比过去进步和幸福的生活。自然,如果这一代年轻人到老时,也学着我们讲这一套,那么,必定也会遭到他们的子女的反驳。于是,这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风鼓”又何必进入历史博物馆呢?

    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分田到户了,母亲也不再去晒场了。又因为儿女都长大了,可以享受清福了,她开始闲了下来,正如那晒场上的工具,因为耕种减少了,农民基本转型了,在一年又一年间,也慢慢消失了!

    是的,母亲也老了。而我们也慢慢会老的,未来的我们,也会和晒场上的工具一样,慢慢地淡出工作,慢慢地淡出生活。

    这其实不奇怪,经历二千多年的农业工具,居然在十几、二十年间,全部进入历史的博物馆。而我们,除了感叹,再也没有留下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