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陈碧峰故居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碧峰故居行 (第3/6页)

梁柱斗拱,亦是精雕细琢,刷大红油漆,再施以金粉,若是新盖成时,定然雍容华贵,让人耳目一新。

    除主厝大门之外,其它护厝大门也是如此。唯一区别是,护厝大门没有主厝大门宏大,也不开双小门。其它的石、砖、木构造及雕塑,都是极为富丽堂皇的。

    及由大门向两边扩散,故居四面墙体上,亦是传统的“出砖入石”风格。四墙体由下而上分别是:巨大的整条、整板白色砻石,再往上是辉绿石框边装饰与红砖一体混砌,及至屋檐下,则是砖墙砌体外抹白灰,雕花画柳。从整体上来看,还是下白上红中间青,最顶上面,一色黑瓦铺盖。而檐头外,则伸出一片片青色的琉璃瓦。其间各种雕塑如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各具春秋,整体色调相当协调有致。

    外墙体的窗户是由砻白石和辉绿岩交错组成的。窗上的每一根窗柱,都有着立体式的浮雕。每根柱石上的浮塑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足见闽南传统的石雕工艺,是有思想性的,不似当今的机械雕刻,虽然做工上越来越精细,却流于死板而千篇一律。从头到尾,从上到下,陈碧峰故居的每一块石雕、砖雕,没有一件相似甚至是相仿的。

    除了石雕之外,就是砖雕了。用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并带有黑色条纹的红砖,堆砌成千奇百样的纹路,并在纹路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其精湛的泥水工艺再加上艺术创意,让每一小片图案,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充满联想而流连忘返。

    然而,从东往西,顺着外墙一路寻觅,除了那一幅幅让人惊叹的雕刻艺术之外,还有一处处用土灰浆涂抹的泥印。蔡飞跃老师告诉我说,那是“文革”时期被损毁的雕刻,不得已,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