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晋江东溪上游的船工号子 (第5/5页)
00多个青壮水手的村庄。据老者说,在当时,他们要将永春的木材、农副产品拉到泉州去卖;回来的时候,再装上水泥、煤炭、食盐以及各种生活用品。虽然跑船比较危险,但相对于种田人家,靠这种生意收入,还是比较丰厚的。有了钱,冒上一点风险,那是值得的。 我问老人家,从永春到泉州,一趟水路要花多少时间?如果从泉州往永春呢? 老人告诉我说:“天气晴好时,一般早上7点多钟从永春银凤桥出发,顺风顺水的话,下午3点多就可以到泉州了。回来的时候,”老人笑了笑说:“从泉州到洪濑这段水路,江宽水平,划桨摇橹还算轻松。可到了洪濑之后,由于水势较急,河弯太多,一路往上要拉着船走。要说时间嘛,船轻水平,也得一整天的工夫;若是船重了,一路上装货、缷货耽搁了,那可要费上好一番辛苦的,二天的时间都得走。” 老人又说:“我们一路上叫着号子,一起发力。那拉纤的号子,一传就是几里!”听老人讲古,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幅纤夫拉船的画面,他们弓着身子,低着头,喊着号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行走,一路上齐心协力,不分你我 后记 在梅山鼎诚村里,多住着刘姓人家,据老人讲,最早时他们是从码头的刘林村分流出来的。原来芦川的刘氏,始于帝尧,立于彭城,后为高祖刘邦之后。唐末之时,他们随王审知流亡入闽;到了明朝时期,纷纷涌入泉州,最后迁至南安定居。 其中,有一部分入住东田,另一部分入住码头。而鼎诚村的刘氏人家,则多是从码头的刘林村,分流出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