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陈庆镛和他的故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陈庆镛和他的故居 (第4/4页)

后侧的书房,更是保持原貌。其整体结构完好,似乎不见有老朽之态式。可见,这190年的风雨飘摇,对这护厝,并没产生多大影响。

    护厝的前方,有一株古树,不知何年何月所栽,看来,已经十分苍老了。它应该能够看到,陈庆镛当年忙碌修学的身影。但古树不语!

    3

    道光二十四年,陈庆镛因上奏河防筹画疏,周详地提出了修治河南一带黄河河道的计划,并指出:“河治一日,则民安一日”的政治见解而被解职还乡。

    回到泉州之后,陈庆镛并未闲下来,他四处联络,置办学校,教书育人。在泉州创办了“清源书院”又到厦门的“玉屏书院”去讲学。道光年间,由于内外交困,百姓的生活颠沛流离,民间出现不少弃婴,陈庆镛心生怜悯,在安海倡办了一所“育婴院”这是泉州近代史上最早的慈善机构。后来,陈庆镛又在“育婴院”的基础上,开办了工读学校,主张:“既要收养弃婴,还当具培育之责。”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一月,咸丰皇帝即位之后,受林则徐和大学士朱凤标的推荐,陈庆镛被重新起用。咸丰皇帝复授他为御史补江西道监察,后又将他调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其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已袭卷大半个中国,攻陷、定都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整个清朝政府风雨飘摇。

    因其声势之浩大,各地会党纷纷响应,陈庆镛向咸丰皇帝请辞回乡,受命在泉州督办团练,与起义军对抗。在他的领导下,闽南地区的起义军很快就被镇压了。

    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三日,陈庆镛病逝于泉州团练公所,享年63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