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庆镛和他的故居 (第3/4页)
地把“芡门”二字,修改成了“黄门” 然而,此二字一经修改,则其意全变,大大扭曲了陈庆镛同僚的本意。原来“芡”是一种睡莲科植物,和荷花、莲花相类似也。它们生长在水中,故出污泥而不染,其果实可以入食亦可以入药。陈庆镛的同僚本想借用莲花之意,称赞他刚直不阿,为官清廉,深受朝臣的尊重。故赠“芡门”二字时,其意正是清正廉洁之门也。 事实也是如此,陈庆镛的故居虽是传统的闽南古大厝建筑,却在建筑风格上全部趋于平民化。除前半部分翻修后情况不详之外,其原来的外墙裙亦是大块花岗石头砌底,上面的砖墙则是外砖内土块的“土葛封砖”式砌体,而内墙则用芦苇秆竖编,在外面抹上一层泥灰分隔墙板。整栋建筑从内到外,均为平民式建筑风格,没有半点奢侈之状,也不见一处雕梁画栋、安金抹彩的。足见其一世为官,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入得正门走过天井,便是上厅堂了。厅堂上立有四柱,正中梁上挂有“进士翰林”四个字的牌匾。陈庆镛26岁中进士,后来官至御史,故再往后看去,正大梁上悬挂有一块“圣旨”的金牌;厅堂正中之梁上,则有另外一块牌匾,上面书有“监察御史”四个字。从内到外,这些牌匾都是用深棕色的主体,烫上金字。 自然,以上这些,都是后人翻修时加上去的,并非故居的原物。堂中正坐的“颂南公大人像”所着的并不是清朝的官服,而是不知哪一朝代的服装,看那样子,似乎有点形似古代的财神爷,不知何意。 除了前半部分正面结构倒塌重修之外,其外墙体及外墙体上的砖花格子,基本上保持完好。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