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27节 (第5/7页)
不是政绩显著?他杨一清也能够在太子这边来一个‘青春版的简在帝心’。 这就是经验丰富和初生牛犊的区别。 看看王守仁那封疏上的,劲头很足,但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再瞧杨一清这封疏上的,挠的就是殿下的痒处。 李东阳不动声色的点点头,现在就看殿下怎么处置了。 “怎么都不说话?” 可能是杨一清的奏疏太过深刻,搞得大家都有些‘畏难情绪’了。 但朱厚照不是那种性格,封建时代当然难,要在这个体制下激发出点活力出来也不容易,可不能就这么认了吧。 “本宫自监国之始就说过,任何事项都是要先搞清楚什么状况、问题在哪儿,有问题不怕,总归是想办法一起解决。要不还是各抒己见,都说说马政……可还有改良的余地。” 明代的马政呐,也真是难。 “殿下,臣先来说吧?”刘健是内阁首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可以躲,他躲不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初议马政(二) 如果专门去读中国马政的历史,会遇到一句话,叫“马政莫详于明,亦莫弊于明”。 就是因为朱元璋吸取了历朝历代马政的教训,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马政,但吏治败坏之后,异常完备的马政又酿成了太多灾难。 总得来说,明朝获取战马有三个方式。 一个就是官牧,这个很好理解,由朝廷划定草场,专门养马。朱元璋为此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太仆寺来管理,就挂在兵部的下面(后期又增设苑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