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_大明嫡长子 第1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49节 (第5/6页)

员贪墨如何处置,祖宗已有成例,只需按律处罚即可。”

    皇帝关心的其实是刘大夏。

    但太子说的是浙江的那些官员。

    其实,乾清宫的这暖阁里,又有几个是预计到太子的心思的?所以此话一出,众人都有些诧异。

    君君臣臣、君子小人的这套把戏,他是真的没兴趣。

    皇帝追问:“朕,是说刘大夏之事。”

    “刘尚书如何处置,儿臣没有意见。儿臣原本就是来向父皇禀告浙江窝案一事的。”

    刘大夏此时顿悟开来,

    东宫竟压根就没将他放在眼中。

    不过话说回来,什么叫依律?处置贪墨官员的祖宗成例又是什么?

    为什么犯罪事实查清,

    太子的建议却并未得到一众官员的赞同?

    原因就是这个所谓成例就是朱元璋定下的,老朱这个人处理贪官那是史上独一档,

    大明律——凡官员受贿超过60两银子,直接斩首。

    换句话说,这次从李俨才到徐若钦,太子的要求是全都拉出去咔嚓了。

    弘治皇帝登基至今,就没办过这样的大案。

    甚至于从永乐起到现在,就没办过这样的大案。

    其实我们要纠正一个概念,就是贪污受贿这个罪,在古代并不严重,不是说它造成的后果和带来的影响不严重,而是因为那会儿人本来就是有差别的。

    在古代,人就是有尊卑等级的,我是贵族、你是平民,甚至还有贱民,我们就是不平等的,我吃好的、你吃差的,这是应当的。

    甚至不少英明的皇帝还喜欢用贪官或者也可以忍受贪官。

    有的时候皇帝还特别希望一些武官贪污一些。

    在皇帝的概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