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48节 (第4/6页)
要连太子都一块劝谏的人,所以也不会对于王鏊是太子老师的身份有多么的投鼠忌器。 要说在詹事府的地位,王鏊是老二,他吴宽可是第一。 朱厚照呢,这几日一直往皇帝身边跑,他还没有直接上朝参与政事,但他知道外面闹得再怎么凶,最终还是要到御前、到皇帝这里来决定事情的走向。 所以说是恰好撞见吴宽到来,倒不如说是在等他来了。 但今日却不是吴宽为首,叫朱厚照有些意外,领头的竟然是户部尚书,周经! 啊,这个有点意思, 这些清流也是本事大,王鏊在奏疏里面把周经当做正面人物,但是他们竟然能把周经给找来。 在弘治朝,内阁其实没有到我们平常概念中的那种超然地位。这个时候六部的地位也一样重要。 这是个渐变演进的过程。 而且和皇帝个人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弘治后期,刘大夏非常受皇帝的喜爱,有什么事情都要先问过他。 这其实就导致内阁的首揆刘健、以及吏部尚书马文升的不满。本来就是嘛,要么皇上您让刘大夏干了内阁的首揆或天官,要么您就注意点儿。你给我们两人这个位置,整天去找刘大夏,这不是膈应人? 所以今日周经来了,不一样。他可是户部尚书,这官儿做得着实大了。 但朱厚照想了想,其他人估计也不敢来,礼部尚书徐琼、刑部尚书白昂、工部尚书徐贯,以及那个吏部尚书屠滽,多多少少都和李广有所牵扯。 “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经、吴宽领头,后面有各部的侍郎,还有督查院的御史,大约也要有八九人。 朱厚照想,可能和王鏊的名气也有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