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48节 (第3/6页)
就是延绥镇,也就是现在的榆林。 朝廷推举的三边总制官,就是要节制这一带的兵马,和鞑靼作战。 甘肃是九边最西的地方,离京师偏远,边关大将手握重兵一旦造反,那就是震动天下。因而自洪熙元年,王安任甘肃镇守太监为始,朝廷就开始派驻镇守太监,这也是太监镇守一地的开始。 三边之中,甘肃镇的兵最弱,延绥、宁夏两镇稍好。 甘肃镇总兵姓朱,国姓,叫朱明志。那镇守太监则姓张,叫张坋。 他们虽然远离朝堂,但眼睛都盯着朝堂。 尤其张坋,他是宫里出来的,李广的死他是特别的关注。 镇守太监这个制度……最初是为一地、一事派驻太监,后来是各地边镇都派了镇守太监,还会派出一些矿税太监。 太监监军后来也被大肆攻讦,但实际上这有好有坏。 比如正统年间,宣府的太监越过总兵和巡抚直接向皇宫报告,说他们玩忽职守,吓了当地官员一大跳。凭的就是内臣身份不走内阁那套程序,直接上奏。 再比如,正德年间宁王作乱,最先向宫里报告的就是南京的守备太监。 当然,它的问题也明显,就是搞了一大堆太监,可太监也会贪污、也会有私心,也会和当地的官员也会搅和在一起。 一旦糜烂到那个程度,这个制度实际上也是女孩儿嫁了人——有个鸟用。 但不知,李广身死,王越被攻讦,又被推举的朝局变化,对这里又会有何影响? 第五十五章 用人之法(一) 王鏊的奏疏一上,朝堂的氛围一下子就变了。 因为这代表着李广势力的临死反扑! 开什么玩笑,李广都被拉下来斩了,其他人还算什么? 尤其吴宽,他是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