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节 端平入洛2 (第3/4页)
用来牵制郑清之。 他们不吵不闹,官家心中不安。 吵了闹了,官家耳朵受罪。 作为右宰相,政事堂老大,郑清之的建议自有一批朝臣为他呐喊助威,声势不小。 但乔行简也不孤单,纠集了一批党羽来为他支持他,并且还有意外之援。 签书枢密院事郑性之与乔行简不是同伙,他名字与郑清之只差一个字,五百年前同一家,但郑性之对他这个本家的进兵策略是不感冒的。 他赞成乔行简的意见,认为进兵太过冒险,不可为之。 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陈贵谊同样认为进兵不可取,与其讲兵法,不如讲兵员,陈贵谊是忠顺军的“老迷弟”,认为两淮之兵对付蒙古铁骑,只怕力不从心,换作是忠顺军出动还差不多。 兹事体大,双方争执不下,有人提议问问地方大员的意见吧,他们身处一线,也有发言权。 宋朝处于战争前线的大员有两淮制置使赵范和淮东制置使赵葵,他们是提议人,当然赞成出兵。 除他们之外,还有四川制置使赵彦呐、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权沿江制置使吴潜,朝廷遣使急问赵彦呐、史嵩之、吴潜的意见。 然而,得到的回复是三位制置使的一致反对,反对进兵以据关守河的策略! 提出的意见与乔行简的意见大同小异,都以和为贵,不要出兵,维持现状,与蒙古人谈判。 按理说,南宋国防最重要的三大战区(两淮、京湖、四川)中,有两大战区的主官反对北进,按说这事就该到此为止了。 不过,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