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 (第5/7页)

容是论、疏、诗,论的比重有所提升。

    这是皇帝亲自考的,皇帝不用担心别人“迎合执政的政见”,也就不在乎主观偏差。

    所以八股文质量能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排进全国前三百名、做到进士,

    时政策论的眼光见识,则能影响你进了前三百名后,具体怎么排序。

    很多一辈子只求高中、不在乎排序的人,也就可以在时政策论上少花点精力。

    就好比如果连保证高考进北大都做不到,那就专心刷高考大纲范围内的题即可,没必要浪费精力去学“北大入学后,内部的实验班选拔加试”。

    那不是普通人有资格cao心的。

    沈树人的学问,全靠这一个多月来,跟着南直隶解元方以智的恶补,再加上他对《明史.魏藻德传》的理解,提前暗暗打磨过了文章。

    进了考场之后,基本题简单答一下,八股文就直接靠自己预先打磨好的背诵默写下来,倒也不费事。

    关键是沈树人心态很好,反正尽力就行,他也不指望考中才能升官、当地方实权派。

    几天下来,别的不说,那雍容闲雅的态度,就让监考的礼部官员觉得这人不错。

    而事实上,沈树人背后还有一道他自己都没敢确信的神秘力量帮衬——远在武昌的杨嗣昌杨阁老,之前就有关注他,听说他立功表现好,还多次给京中同僚写信夸过他,让京中好友帮衬。

    如今已是崇祯十三年,天下有多乱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科举制度说是礼崩乐坏泥沙俱下,也一点不为过。

    礼部里那些跟杨嗣昌关系好的,当然都知道如今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