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 (第4/7页)
履历送来时,我们看了都称奇,陛下用人还真是不拘一格。你要是再升一点,这科也不用考了。考出来能授的官,说不定比之前的还小呢。” 沈树人听完,心中也是一块石头落地,之前的付出果然没白费,看样子杨阁老的能量还是大,自己稍微立了点功,立刻能被放大宣传、足额兑现升官,不用担心被人昧了。 眼前这个礼部官员,按说不用cao心他的事儿,但实在是沈树人的事迹太离奇,经办人只要看一眼履历,就难以忘记。 明朝制度,会试殿试哪怕考第一,最后得了状元,也只是授予翰林院修撰,正七品。 既然沈树人现在已经是正七品,考中了最多也就是平调,换个更加清贵一点的位置,但升级是不太可能了,除非又发生什么意外情况。 …… 办完手续,距离考试也没多少时间了,沈树人和方以智也来不及跟其他赶考举人文会切磋。只是刚刚调整好状态,适应京城的水土气候,考试就开始了。 明朝的会试分三场,而且还不是连在一起的三天三场,中间有间隔。考完已经二月下旬了。 这三场里,也不是每场都考八股文,也有时政策论和公文写作、经义理解。只不过会试的时政策论分值占比被压得比较低,以免考生靠迎合主考官的政治立场来拍马屁上位。 而公文写作和经义理解对于走到这一步的读书人来说,又拉不开差距,大家都能基本满分,这才导致主要靠八股文来拉开分差。 考中的人,三月份还要考殿试,殿试不出意外的话是不会刷人的,只负责重新排定名次。考试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