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童年趣味 (第3/6页)
村礼堂也因扩路被拆毁了。如今,东井更多成为这个村子历史的见证,失去了它所特有的功能。后来,听说水质因为某种原因变差了,再加上自来水的便捷,所以很多年也没有在喝上一口。看到它孤寂而又颓败的身影,这也许就是时间洗刷吧,荒芜了许多,也造就了许多-好比,中庸的我。还有一件事,想想也挺可笑的,那时候我们都还小,我们小孩有时候有时候也去东那井挑水。我们家只有jiejie和攀挑水,我则是每趟都不少看热闹的跟班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他们都相继走出了山村,融入了都市的生活,每天都朝九晚五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者。那里没有“扁担”也没有“水桶”更没有“井”他们已然适应了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模式。而我还留在这里,至少面前还存在这里、属于这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挑水工” 场景六。老房子(名扬家) 这里曾是童年好友的家里,他上三年级的时候就搬走了。由于大人们人情世故的隔阂,我也再也没有去过。直到初三才勉强去过一次,真正去他家作客则是大专毕业以后的事了。 小时候,记得他们家打牌总是“三缺一”我则经常去他们家“客串”周六、日拥有半天时光在那里,在那份欢乐的笑声中度过。后来他们搬走了,关系也就渐渐的陌生了、疏远了。他回家探亲要是找我玩,我很高兴。要是不找我,我一般不会主动找他。不是我不重视曾经的友情,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不需要解释,但不意味着不珍惜。就这样,初中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联系。想了很多联系的方式,可终究没有去付诸行动,淡了就淡了吧,虽然在心中还会有隐隐的痛。也许是朋友的缘份吧,高中我们却考上了同一所学校,那久违的熟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