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_第88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81章 (第3/3页)

好竺佛图澄向官府提出营建一座新佛寺。

    杨峥将其纳入官府管辖之中,所有僧人都必须通过宣义司的考试,拿到度牒,才是真正的僧人,否则就是非法的野僧。

    河西、西域的佛寺,也要按人头纳税,有佛田也必须交田赋,杨峥只免去了他们的徭役。

    姑臧学术氛围浓厚,更大的原因是因为纸张。

    这绝对是华夏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

    纸张需求增大,让豪强们看到了一条财路,纷纷兴建造纸作坊。

    不过杨峥为了防止黄土高原和黄河上游的环境恶化,禁止河西、关陇、河套兴建造纸作坊。

    只在蜀中、南中大规模扶植。

    也算是对蜀中豪强的一次补偿。

    蜀中造纸,距离河西遥远,也避免了技术外泄。

    在杨峥理解之中,一个国家强盛了,文化肯定繁荣。

    造纸的作坊多了,技术就在慢慢进步,纸张的价格也就慢慢下来了,加上官府控制的印刷坊。

    市面出现了大量书籍。

    儒家经典、诗词歌赋,还有宣义司刊印的《司马氏》、《大秦崛起》、《新三国》等等。

    名字虽然怪异,印刷裁剪十分粗糙,纸张的质量也很差,但胜在便宜。

    一本二十钱左右,中产之家能负担的起。

    杨峥还设立书馆,增加各种绘本、小人书,可以租借,三天只收一钱。

    若是在书馆读书,则直接免费。

    当然,百姓忙于生计,识字的不多,但孩童受到两三年公塾的免费教育,能识不少字。

    钻书馆最多就是他们。

    另外两个受益对象就是寒门士人和庶族学子了,很多书都被豪强们垄断,寻常人根本看不到,而书馆几乎免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