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405章:准备征伐倭国(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5章:准备征伐倭国(上) (第2/5页)

战争了。既然如此,自己不如早日离开此是非之地,免得引火烧身,哪里还顾得上欣赏“大明芳华”?

    然而,由于《皇明祖训》中有“十五不征之国”的规定,让崇祯帝犹豫过是否要东征日本?毕竟当年元朝世祖忽必烈三次发兵东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这便是血淋淋的教训,故有人认为明朝不可能东征日本。

    但实际上,在异时空的明朝万历年间,明朝上下就曾掀起过一场“东征日本”的讨论风潮,并且“东征日本”这一战略甚至还得到了明朝高层的肯定,但最后为何还是不了了之?这恐怕有不少历史巧合之因素吧?

    在万历十九年(西元1591年),明廷方面得到了大量关于日本扩军的情报。四月,福建人陈申报称:“倭奴造船挑兵,倾国入寇。”紧接着,各种关于日本即将入侵朝鲜甚至入侵中国的情报雪花般纷沓而至。

    到了七月份,这些情报被传入北京,而内阁辅臣许国当即将浙江巡抚常居敬和福建巡抚赵参鲁的奏报转呈于万历皇帝,并请求预备调兵调粮,加强沿海防备,以抵御日本倭寇大軍起倾国之兵來袭扰大明朝。

    而在此之后,明廷也先后采取了多项备倭措施,如强化东南沿海军备,筹措军费粮草,收集日本情报等措施。在开动东南沿海战争机器的同时,上至朝堂,下至民间,凡是有识之士都纷纷上奏,讨论各类备倭事项。其中,就不乏“捣巢日本”的先发制人之策,而这类策略也得到了明朝高层尤其是皇帝老子重视。

    例如,《明神宗实录》记载,总督两广侍郎刘继文上书防倭条例:“仍将倭奴入犯情节晓喻粤夷,令其擒斩关白入献,重加赏赉,尤消患安邦之一策也。着如议行。”就提到动员在广东的葡萄牙人去攻打日本。

    来自民间仇俊卿的“治本之策”有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