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科举制 (第3/5页)
大了嘴,看着陈祗,突然喜道:“不愧是奉孝,好,备待你佳音便是,诸君还有何良策?”这话问了等于白问,至少,陈祗正在盘算的科举制还有好几百年才出现。既然担下了这个重任,陈祗自然要努力地做好。 况且,这正是陈祗所需要看到的,原本以为九品官人法出现的后遗症与影响,可能会在曹cao死后才出现,可是谁也料想不到如今竟然已经现出了苗头,不过这样也好,更利于陈祗推出更崭新的官吏录用制度:科举制。 这也是为什么陈祗选择刘备而不择曹cao的原因,因为,曹丕等人与世家门阀的关系实在是太紧密了,陈祗没有办法去插足其间,至于江东,那个烂摊子陈祗可不愿意去碰壁,更重要的是,孙权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好鸟,陈祗还想着长命百岁,可不希望在自己老去之时,让六七十岁的孙权发了妖疯来抄家灭门。 而现在,虽然推出这个科举制似乎早了点,但是,对于刘备这些事“必与cao反”的在野党而言,却是最为合适的政治武器。科举制度的价值在于公平原则。中国科举制亦堪为教育制度典范。 产生于等级森严的君主时代的科举,面向社会,不分贫富贵贱,通过考试择优选才,是一种公平竞争的制度,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实行之早、延续之久和影响之大,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 可以说,后世的官吏使用制度,亦是如此。且不说中国,但说整个世界,中国科举制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之后,在西方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要求向中国学习,实行公开竞争,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文职官员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