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节 (第2/6页)

来说,整套布置是依托国朝的南北纵深,进行层次防御,并在中线布置了诸如晋、周、楚、湘等藩,随时准备向东线和西线进行支援。”

    “不过,这套体系存在着巨大缺陷,那就是地缘纵深太长,虽然适合防御,却不适合进攻。”

    “各地边军太过分散,集结用时过长,一旦防线主力出塞,防线便会立马虚弱,极易被北虏绕后袭击。”

    “因此,朝廷必须另外再集结一支兵马来,以此在大军出塞后,用来替补边军防御的任务。”

    “这支兵马,便是御前豹韬卫及河州卫……”

    朱高煦将朱元璋的意图尽数讲了出来,这让记录的杨展和听课的王瑄口干舌燥。

    不过,朱高煦并没有关注他们的状态,而是双手撑在沙盘上,眉头紧锁。

    他弄清了老朱的布置,但同时也知道了老朱面临的困难。

    御前豹韬卫和御前河州卫算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也确实有能力承担替补边军主力出塞后的防御工作。

    可问题在于,他们的人数太少,马匹太少。

    因此,如果北虏攻击一地受挫,继而转进,那两卫骑兵是万万追不上北虏主力的,这就是朱元璋着急购马的原因。

    一支精锐的骑兵,最少要有一匹乘马,一匹驮马和一匹军马,这样才能保持这支部队的高机动性。

    由于是防御战,因此明军不用担心补给问题,他们要做的是在北虏绕道南下后出兵监视北虏主力,让北虏主力不敢轻易劫掠内地。但根据朱高煦这些天从豹韬卫和河州卫打探的消息看来,豹韬卫和河州卫仅有一匹乘马一匹军马,没有驮马。

    至于大明,整个天下亦不过只有四万余匹马。

    在保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