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郭子仪南下 (第1/4页)
李瑁以辅政亲王,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命下令,着高适为江南道招讨使、江陵大都督,统领山南道兵马六万,东向问罪永王李。 李瑁用高适平叛,并未想的太多,只因李瑁清楚地记得,历史上的永王之乱便是高适挂帅所平,这也是高适首次作为主帅参与战事。 永王李有志无才,自幼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世事,连政务都不能熟稔处理,何谈军国大事。 历史上的李叛乱,至德元年十二月起兵,至德二年三月乃平,前后撑了不过三月,而且这还是在江北大乱,淮南朝不保夕,唐朝主力都被困于中原一代的时候。 如今李瑁定鼎中原,淮南已无战事,李在这个时候违背天下人心,凭着府内几个空有文采,却无韬略的谋士,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在李瑁眼中,李作乱不过儿戏罢了。 高适军略虽不及天策府诸将,但他跟随李瑁多年,耳濡目染之下行军之道早已通熟,在来、韦陟等将的辅佐下领军挂帅自然不成问题。 而且此战在李瑁看来,平乱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要稳定江南局势。 高适颇有才干,任王府长史多年,身份特殊,乃天下皆知的李瑁心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李瑁的意思。高适挂帅,平定战乱之后可尽快安稳人心,稳定江南局势,保证江南道税赋不断,人心安稳。 李瑁的想法简单,但看在来、韦陟的眼中,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李瑁的做法让他们想起了一个人房玄龄。 太宗为亲王时,房玄龄便为秦王记事参军,为李世民掌管案牍文书,军报奏折,与如今的高适何等相似。 高适也是同样初任寿王府记事参军,而后升任靖王府长史。 房玄龄亦曾在军中任职,累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