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贞观,科学破案_第1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节 (第5/7页)

清楚那三人的具体长相。”

    “所以,此案仍有疏漏。”

    孙伏伽想了想,旋即点头:“你说的也对……不过当年的情况是天下仍旧混乱,朝廷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对外征战和消弭内乱上,刑狱方面远没有现在这般重视,所以用当年的眼光来看,其实那已经算证据够充足的了。”

    林枫明白孙伏伽的意思,不同时期,不同国情,很多事是不能用同样的标准看待的。

    他说道:“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这一家三口的下落。”

    他看向孙伏伽,道:“当时刑部也帮忙全大唐通缉了,可都过去这么久了,仍是没有这三人的丝毫线索……他们去哪了?本官感觉,他们就好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

    “一家三口,两男一女,他们的特征很明显,而且当时还有他们的画像……并且当时大唐内部也有些混乱,各州各县都凭身份‘过所’才能通行,他们是怎么逃走的?怎么就能逃离郑县?怎么就能全国通缉都找不到?”

    “过所”就和唐僧西行的通关文牒,以及路引一样,是必要的通行证件,在南北朝到隋唐时期,这类通行证被称为过所。

    在古代,没有过所这类的文牒,根本寸步难行,别说远行了,连相邻的县城都到不了。

    普通百姓办事,可以向官府申请过所,得到了文牒,按照文牒上写好的路线才可离开。

    但那一家三口,他们被通缉,不可能有过所文牒,所以理论上,他们是寸步难行的,郑县都出不去。

    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被检查过所,他们没有过所,一旦被发现,就会立即就会被当地官府抓捕。

    所以,这么多年下来,这一家三口仍旧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