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4.陈米米女士 (第3/3页)
猫的那种,香香、黏牙的玉米啦? *** 陈确良在看《病理学》,半天过去了,一页未翻。 助理在旁不敢说话。 直到男人率先出声,问:“我记得你本科…辅修的是犯罪心理学?” “是…” 陈确良凉凉地抬眼:“我有一个朋友…家里有个小女孩子,年龄相差差十岁左右吧,不太有良心——她与人通电话,上一秒还在奉承拍马,下一秒翻脸就挂了。这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陈确良问的问题并不属于犯罪心理学“内隐性”、“独立性”、“预先性”中的任何一种。 助理硬着头皮,尽量规劝自己不要深究其中意。 譬如谁是“我有一个朋友”,谁是“不太有良心的女孩子”。 “大概…是出于青春叛逆期?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大多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觉得有共同话题…在对待事物上逐渐萌生自己的想法,厌烦长辈絮叨、甚至会对年长者的规训产生质疑与抵触的情绪。” 他道,语气犹疑不定、压得低。 「厌烦絮叨,对长辈的规训产生质疑、抵触的情绪。」 陈确良含在嘴里,沉默、重复咬了一下词。 他终是翻了一页书,薄薄的书脊捏在指腹,脆弱地“咣”一声。 男人神情寡淡,漫不经心地笑了笑。 “你上学的时候,犯罪心理学这一门是不是成绩很差?及格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