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敲定价值30万贯的对明贸易 (第2/7页)
近则窃市于中国,远则兴贩于暹罗”云云。 上述说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例如在日本越中、飞驒就有些土产硝石,但以上的本土硝石产出量相比进口的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因此几乎也可以认为日本不怎么产硝石,或者说本土硝石根本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秀家为了拓展贸易上限,在贱岳之战结束之后,就与羽柴秀长合作,让其帮忙从飞驒进口硝石,预计今年可以产出13万贯的火药。 秀家也明白,中国产硝也不足,整个东亚的硝石都要靠暹罗和三齐佛供应,李旦从浙江、福建购买从暹罗进口的硝石,再自己加工卖到日本。 从明商在九州贩卖的火药只比南蛮商人低1成来看,明商的火药成本其实并不低,利润的大头都被硝石贸易商赚走了。 而如果可以在日本当地获得一个稳定的火药供应商,不仅可以降低火药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也大大减少,只是宇喜多家这边火药供应并不多,因此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关注另一个方向——火药价格。 宇喜多对外出售的火药虽然已经有了70%的毛利,但是相对于南蛮和明国火药来说依然便宜很多,如果不是供货量不足,完全是实打实的价格倾销。 想到这里秀家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秀家对外倾销的低价火药,虽然量不大,但是已经严重打击到了他们火药定价的自主权,因此宁愿加两成的溢价。 更关键的是,如果其垄断了宇喜多家便宜火药的出口,遏制了低价货源供应,可以保持其在九州火药的价格,等过段时间,还有谁会记得火药曾经有过这样的低价呢?。 这个逻辑就好像90年代可口可乐来中国与本土企业合作办厂一样,经历了打价格战,补贴小厂代工生产等模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