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书,风骨剑_第412章 文人风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2章 文人风骨 (第2/5页)

不少,有些事情,上官不愿做,就推给下官,下官也不愿做,再推给更下的官,一来二去,便有不少推到他的面前。

    通过那些杂到不能更杂的杂事,张执牛有了些见微知著的深刻见解。

    彼时战乱未起,我也还没弑君,大夏朝政看似稳固,而张执牛只是根据户部历年开支和兵部他能接触到非常有限的大夏以及北莽的兵力军费情况,就能管中窥豹,看出好些东西。

    那时他说大夏朝政内忧外患,内忧固然棘手,外患却更是已到了几乎病入膏肓的地步,大夏能否免于一场生灵涂炭,在于师父能否保住北境军权,师父丢了北境军权之后,我朝几乎陷入满盘皆输的死局。

    真知灼见呐!

    而他张执牛之所以背井离乡一路南下数千里,是他坚信我朝倾颓在即,他要到南疆找到师父,为大夏谋取一线生机,为我大夏保留一颗火种。

    最后他说的话我至今记得很清楚。

    他说‘此前二十年,我始终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心思读书,现在想想,读得小了偏了,今后我立志不为帝王读书,要为社稷读书,为苍生读书!’

    振聋发聩!

    在张执牛的身上,我看到了八个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那是我第一次有了一种感觉:我大夏读书人也不差的,当真是,很不差。”

    即使是萧逐凤转述,听了张执牛说的那一番话,曹酒衣依旧有些神驰神遥。

    说了半天,萧逐凤终于回到曹酒衣的那个困惑上:“大师兄,你问我‘文人风骨何存’,是对大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