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非偶_徒觅芳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徒觅芳踪 (第2/4页)

一声表少爷喊的就是姬宁。他母亲是老侯爷之女,父亲乃是固州刺史。为让他专心读书,考取功名,便将他送到滨州外公这里。虽是外孙,但老侯爷怜他身边无父母照看,便差遣了大堆的丫鬟婆子伺候,平日里也从不多加苛责。反令他没了多少向学的心思,整日不是睡觉就是去街上玩乐。

    如今民生所治,有何欠缺,当如何?

    姬宁倒是没有多加思索,张口就果断答了出来。齐琢诗短暂地扶了扶额,无奈道:

    这确是方才我所提的问题,但没有叫你反问我。

    其余学生虽不见得能答,但也不妨碍他们此时哄堂大笑,姬宁赶紧把求助的眼神向左前方抛去,坐在那处的晏直见状,心领神会。

    先生。

    晏直站起身,比身旁的几个少年都要高,但十分瘦,厚厚的锦袍好像也不能使他的身形柔和一些。

    直少爷请说。齐琢诗踱回自己的座位坐下,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如今北境骊戎军队屡屡来犯,各州府壮年男子都踊跃参军戍边,可城中盗贼、打家劫舍者反而更多了起来,扰得平民百姓无法安生。百姓不事生产,则无法为前线将士提供稳定充足的保障,若不敌骊戎,则大周危矣。

    齐琢诗不置可否,仍是慈祥地笑,鼓励他继续:所以,该当如何?

    此种情形出现,一是因为青壮年男子少了,为流寇贼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平民之中向学风气不浓,不尊美德,只贪小利,固走上歪路。

    为解此困,各州府道台可安排人手,加强夜间、甚至白日里的巡逻;同时加强各地向学之风,托请大儒、名家多多宣讲礼仪道德,成风化雨,教人向善。

    齐琢诗冲晏直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又点了一人:

    大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