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战国做皇帝_第两百五十二章援军十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五十二章援军十万 (第6/7页)

部丹水营垒。上党中部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这便是丹水。丹水发源于高平要塞的丹朱岭,东南出太行山处,正当太行山南三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之中央地带,是秦军从河内北进上党的必经之路。

    上党山地崎岖难行,但是这丹水沿岸地形却相对较为开阔,廉颇在这一线非但派出六万步兵深沟高垒防守,而且同时还配置一万精锐骑兵,做机动策应,以防不测。

    正是因为丹水防线乃是正面迎击秦国河内大军的核心大阵,所以上将军廉颇慨然下令:赵国大军之中军幕府立即从壶关南迁,在丹水防线北端的长平要塞重筑行辕。(列位看官留意:赵军已经进驻长平了)第三道防线,乃东部石长城营垒。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当年率领韩军驻守上党,因兵力单薄,便在东部垒起了一道东西百里的山石长城,以备敌军万一攻破陉口而深入,将士们便在这石长城内,做纵深防御。

    这道长城西起长平关外的丹朱岭,沿着连绵山颠向东经南公山、羊头山、金泉山,直抵壶关城西的谷口马鞍壑。这道长城背后便是彰水流域,前出便是丹水流域。石长城所在的山坡由北向南倾斜,山南坡陡谷深,山北却高而平缓,一军居于长城之上,对南便是高屋建瓴之势。

    上将军廉颇下令:这道石长城防线共驻军八万,同时做全部上党防线的总策应。可以说一旦老马岭、丹水两处防线营垒吃紧,这沟通联络上党腹地乃至赵国之重任,便在这石长城防线了。上将军廉颇军令下达之后,又森然道:“百里石长城营垒,既是上党之总根基,亦是邯郸西大门万一西南两线失守,这石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