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0 (第3/4页)
” 李县令讪讪道:“下官想着先为王爷接风,若说剿匪之事,还是到胡大人的议事堂说得好……” 胡员外解释道:“夏先生勿见怪,这丰南与京城不同,来往皆是富贵之人,人人皆是先敬罗衣后敬人,纵然王爷位高权重,这赶路剿匪的衣着却未必有外头那些商胄的华贵,因而不免有些怠慢。” 忠慧王笑道:“这倒有趣,这里的民竟不怕官?” 李县令苦笑道:“真真不怕,下官已在这里做了十年县令,先前也在旁的县城待过,却从未见过这样的。邻里之间什么大事小情,拌两句嘴、丢一头蒜都要击鼓上堂,连带着养活了一大批的讼棍,整日吵得下官头昏。说到底也都是这些商人闹起来的,什么事都要立个合同、写个契约,动不动就要跑到衙门告诉违约,百姓们有样学样,苦的却是衙门,每个来丰南的县官都做不了一两年变要被气的告老还乡,若不是下官家境贫寒又甚无所长,早不受这冤枉气了。” 君合问道:“早就听说际州是讼师之乡,想来名气就是丰南来的罢。” 李县令叹气道:“正是。” 君合心中暗想:如此富庶之地,哪个不想来捞些油水,却不料此处竟是个钱大过权的所在,先前那些县令多是捞不到好处反蚀了米,给县上的讼师们挤兑走了,这位李县令经呆了十年之久,想必是个廉政清官了。想毕,看向李县令的眼神不免钦敬了许多。 忠慧王抚着下巴道:“有意思,以商治政,竟从未学过。” 君合听了,也不免在心里思索起来,胡员外却举杯道:“莫说这些商啊政啊的了,此回的要务却是治兵剿匪,咱们快些用膳,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