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 (第2/4页)
就又落在他的头上。 但大家也知道这其实也是大功一件,尤其是有三皇子弘举为首,谁也不甘心这功劳落下,便找了借口,叫王敏阳带着人打前先去,等事情办得差不多了,大家再跑去在请功的折子上占个名字,这便万事如意了。 王敏阳对于这种伎俩自然心里明白,但也没有办法,只能装个糊涂,在那风雨里一站就是一个月,眼见堤坝修得差不多了,三皇子弘举带着人来了。 赈灾的粮食、衣物、用品一水儿的发下去,百姓自然是感恩戴德。 这些都没什么,他见惯了。 但弘举这些赈灾的东西却并非完全从国库中出的银子。 皇帝在他临行之前给了他四百万的银子,弘举却道,每次赈灾的银两其实有三分之一用在了随行官员的吃穿用度上,如今国库紧张,他愿意规矩随行人员节俭用度,再联系富贾豪商承担这部分支出,为朝廷节省一百万两,并且保证将支取的三百万两分文不少的花在老百姓的身上。 皇帝自然很是高兴。 但那省下来的一百万两却并不是他弘举担负,所谓的富贾豪商的出资也堂而皇之的落进了他自己的腰包,而他们百十来人的用度其实是从这堤坝里挤出来的。 对于弘举这些人来说,堤坝少修个几米,再矮上几尺,根本没有区别。 但对于王敏阳来说,这些和原先设计上差出来的缺口,却是要拿当地百姓的性命来堵的,万一几年之后再有这样的水患,那势必溃堤,自己那时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他只能苦口婆心的给弘举讲这些道理,最终得了个三皇子在他肚子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