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0 (第2/4页)
戚,窦太后执掌后宫,与宦官自是往来密切。窦将军有心与陈藩肃清朝野,或者说只有介入其中才能确立自身家族的权威与利益,但出于窦太后与后宫内帷的关系,总有些游移不定。 陈藩却很是刚直,坚信不翦除宦官的权柄便不可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甚至政治信仰。相继一些稍小的宦官如管霸之辈被拿来以儆效尤,不想更多却是打草惊蛇。曹节与王甫很是惊惶,不断向窦太后与窦武谄媚求情。窦武与陈藩念及上次祸事中,王甫释放了狱中的范滂,而二人一直向窦太后以示忠心,窦武便暂时留得二人。 陈藩向窦武举荐,李溙再度被起任为司隶校尉。陈藩思及桓帝除梁冀时,以司隶校尉雄职,再妥善排布禁军,发动政变便可事半功倍。余下最重要也只是力劝窦武下定决心对宦痛下狠手。 不过世事总是变化的,尤其是比女人还嬗变的政治,曾经适用的对策,几乎不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再次被成功地运用;毕竟,越是顶端的政治斗争,越不可能出现愚蠢的对手。 因而陈藩只是以桓帝对付梁冀的手段布下了最为重要的武力一棋,结局本已堪忧;不想当终于劝定窦将军下了决心,却被窦太后派来的小太监将谋划听了去。若说小太监只是说与了窦太后,窦太后也不一定会出卖自己的父亲,可是不想窦太后入宫也时间不长,根基还未扎稳,小太监在宫中行走时日比她还多,自是将消息传给了宫中曾带他的大太监。如此一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尤其还掌握了对方至关重要的信息。 不过即使如此,若宦官手中并无制胜砝码,鹿死谁手还难说。宦官自知道此事后,便迅疾发动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