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羯匈火拼 (第1/20页)
第三章羯匈火拼 大乱之后不一定有大治,但有大伤是肯定的。经过靳准之乱,匈奴刘汉政权元气大伤,势力也分化集合成了两股:一是先称帝的刘曜,二是实力不断壮大的石勒。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靳明杀靳准而投奔刘曜,拒绝投降于石勒,石勒感觉自尊心很受伤害,要搞心理代偿。代偿的方式是:放火烧毁平阳宫殿,将宫中的浑仪、乐器等迁于老根据地襄国。 说烧就烧,说拿就拿,一点不把我这个新皇放在眼里。刘曜更受伤,暴怒之下砍了石勒派来的使者的脑袋,本来答应封石勒为太宰,这下也取消了任命和封授大礼。 至此,双方脸皮终于撕破。 虽然刘曜此前已抢注驰名商标,将国号定为赵,石勒偏不信邪,还是于319年11月自号赵王。史称刘曜政权为前赵,石勒所建政权为后赵。 后赵定都襄城(河北邢台),后迁都邺城(河北临漳)。初始疆域包括:河内、魏郡、汲郡、广平、阳平、渤海等二十四郡,初期人口有二十九万户,以大单于管理其他少数民族(镇抚百蛮)。 后赵建立初期,强敌环饲,除在长安虎视眈眈的前赵刘曜外,还有四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1、汉人东晋政权,虽偏居江南,但一直有祖逖等热血战将图谋北伐。 2、王弥的部将曹嶷盘踞山东,试图裂土称王。 3、东北地区一干鲜卑人,包括段氏、代北拓跋氏、辽西慕容氏等。 4、前文提到的南宫纯的上司张轨家族,世代镇守凉州,史称前凉。 东西南北中,我一个个来对付。 关于石勒如何忽悠稳住来自南方的愤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