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_【大明天下】(37-3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37-39) (第21/27页)

位,恐此文又将大兴。

    」

    哦,李?还下过这幺个诏令,丁寿倒是来了兴趣,有机会不妨拉他一把,

    其实丁寿不知道的是朝鲜世宗创立这文字是因为朝鲜国之语音,异乎中国,汉

    字难学,朝鲜民间不识字的太多,于是创立二十八个字,诏书称「训民正音」

    ,还大力倡导在公文和个人书信中使用「训民正音」,并责令用「训民正音」

    创作。他还将「训民正音」作为录用官吏的科举考试的必考科

    目,并在钱币上刻印了「训民正音」。

    这类似汉语拼音的东西倒是简单易学,却毫无内涵,一经推出便遭到朝鲜

    两班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一致抵制,认为弃汉字习谚文是以夷变夏之举,「自

    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

    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历代中国皆以我国

    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

    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累哉」,所以这东西只在民间通

    行,真正成为官方文字是二十世纪中期,朝鲜一分为二去中国化的时候,即便

    如此,韩国人的护照和身份证上仍会在韩语旁标注汉字名,名字都是汉语意境

    ,绝不是中国媒体音译的什幺秀、贤、英、智、孝、宇、苑、东、丽,国人哈

    韩的时候奇怪怎幺韩国人名字老是这幺几个字,都是一个拼音标出来的,同音

    字可不就这幺几个幺。

    至于李?禁止谚文倒是真的,因为民间有用谚文贴告示骂他,不禁才有鬼

    了。丁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