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撩人_分卷阅读14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4 (第3/4页)

他家吃的这顿饭。

    时间如流水,转眼地里的天黍叶就枯黄了。

    百姓们收获天黍时,比收获稻谷更高兴,一个一个的天黍棒子,颗粒饱满,一亩地就能收获千斤,比稻谷多出三倍有余。就算不幸遇到荒年,这天黍够一家人吃好几年。

    沈宴早就准备好,准备等江宁的百姓交了天黍税,就将百姓手里多余的天黍都收上来。没想到这时候朝廷下来了旨意,今年百姓不交天黍税,百姓自留种子,其余的都要卖给官府。

    这旨意来得突然,却又并不让人意外。现在不过江宁和京城周边一些地方种了天黍,天黍想要在全国上下普及,官府定然要将天黍收上去,再分发各地,作为粮种。

    沈宴有些失望,但这是天家的旨意,谁都不能违抗。

    梁珩早就听了沈宴的计划,这会儿收到皇上的旨意,也只能安慰大舅子了。

    朝廷给的价格是一斤三文,很多百姓家都是种的四五亩,卖下来也能有十余两的收入了。

    江宁就在淮河边上,从江宁运粮进京,自有河运和漕运,十分方便。

    朝廷派了十余艘大船来,将全县百姓卖来的天黍装了船,运进京去了。

    ......

    年复一年,和畅满两岁的时候,梁珩接到了擢升文书。

    擢升进京,等新县令到任,接交了工作,梁珩就要启程进京述职了。

    县令三年一换,就是梁珩没有说自己要走了,百姓们也明白,这个年轻的青天大老爷要走了。

    梁珩再次下乡时,便有乡亲小心翼翼地问他什么时候走。

    梁珩在江宁三年,这三年并不是他给江宁百姓创造了安乐,百姓本就该是安乐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