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74 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学生 (第10/17页)
当年同等级的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从俄罗斯数学家给出完整解题思路,到被数学界大范围的认可其证明过程,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甚至许多方向比较晦涩的数学论文,审稿人花费大半年甚至一、两年才给出结论都是正常的。 这也就是偏微分方程这个研究方向并不是那么小众,而且这次大家都极为重视,宁孑的身份又比较特殊,更年轻到让人发指,审稿人们都存着交好的心思,再加上他跟范振华的极力推动,多通电话的进行说服,才能如此快的被所有审稿人通过。 他跟范振华虽然在这个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却终究无法影响整个数学界。 但宁孑这次的情况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在给出证明过程的同时还设计出来基于其理论的湍流算法。 真的,当今天卢正月看到这波cao作的时候,同样惊呆了。 当几通电话打下来确定了湍流算法的效果之后,他已经能确定《数学年刊》要坐不住了,整个学界都要坐不住了,明年宁孑拿菲尔兹奖已经稳了。 事件发展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他刚刚了解完湍流算法的特性,就看到了《数学年刊》主编发来的邮件,宁孑的论文要发特刊了。而且马上就会推送到官网,次日就纸质版特刊就会安排向订阅了期刊的客户邮寄。 《数学年刊》这样的世界顶级数学期刊都坐不住了,学界就算要质疑这篇论文的结果,也得遵从基本法。人家依托于理论连相应的算法都开发出来了,想要质疑,那就需要更加谨慎。 虽然说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本质是解决物理学上的湍流问题,属于数学物理范畴,但能将之理论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也不是不可能的。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