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税 (第10/12页)

   读书人嘛,习惯性地托圣贤之言,不然‘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也不会被改作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不过林延潮是否支持桑弘羊之主张呢?

    也不尽然。

    否则他也不会提出纲运法,放弃朝廷对盐的专买专卖。

    但纲运法之积弊,他也不是不知。

    林延潮道:“当初提议淮南行纲运法,那是权宜之计。本阁部听说去岁时,盐价曾有暴涨。盐价事关国计民生,一旦朝廷彻底放开,以商人逐利之性,这面剥削盐户压低盐价,那面那使盐价几何倍增破坏民生,将来这就是他人攻讦你我的口实啊。”

    李汝华道:“启禀阁老,去岁盐价暴涨,是因十几艘盐船过淮沉没之事,以至于山东等地有心之人囤盐。确实当时盐价贵了数倍,但正因于此盐价突高,结果各地盐商以及私盐盐枭逐利争输山东,盐价立即平抑。”

    李汝华颇有几分叫屈的味道。

    林延潮心知,李汝华之言,也就是传说中看不见的手了。

    林延潮道:“话虽如此,但百姓终究是受苦了。朝廷上不少官员对于纲运法一直抱有成见,当初王督漕倡海运,还不是因区区七艘船沉没即行废除。”

    “朝廷为政当以百姓为本,如何平抑盐价,不使之暴涨,不让百姓吃亏,必须让两淮盐商总会拿出一个章程来,若再出现盐船沉没之事,出现盐价暴涨之事,那么该如何办?”

    李汝华明白林延潮说的有道理。之前朝廷对淮盐专买专卖,无论出了什么事都不会归罪到盐商身上,眼下盐商得利,一旦出了差池,即有官员认为是朝廷不加监管之故。

    李汝华道:“启禀阁老,王漕督倡海运,因为背后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