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184节 (第1/7页)
认得阿拉伯数字,再看了算式中前后的数值,以王文素的功底自然很容易就理解了一些数学符号的意思。 毕竟前几张纸上都是示例。 像是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于号……这一系列的数学符号,也许有的已经在欧洲出现的,也许有的还没,朱厚熜都懒得去管。 至少他在王文素的《算学宝鉴》里没有看到这些。 王文素所有的算式还是在用算筹及一些文字来体现,而且是竖着写。 王文素不懂得皇帝为什么要这么来表达:“陛下,这些字符……甚是难以记认。不知以此书写算式,有何妙处?” 皇帝既然把这些给他看,自然是认为这样更好的,只是王文素一时还转不过弯来而已。 一个早已习惯了现在的算式,那些算筹在他眼里十分亲近、记忆起来很简单。旧有算式的使用方法,他也熟悉无比。 另一个则更习惯阿拉伯数字的算式方法,而且深知更成体系的数学表达方式对于数学这个学科的发展有多重要。 于是朱厚熜说道:“你这大作,朕已经大略都研习过了。王先生,莫如你出些题来考一考朕,然后看看朕如何演算?” 具体的演算过程更具有说服力,朱厚熜要先让这个算学大家对这些最基础的符号重视起来: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数学语言的改变,像是根基一般。 王文素痴迷数学,对于这个还是感兴趣的。 而且考较皇帝,说实在的,有点刺激。 《算学宝鉴》其实主要是一本“应用数学”书。 或者说,数学原本就是从具体应用中被总结出来的。规、矩、准、绳就是最早的数学工具,十进制、九九乘法表、四则运算甚至分数,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经过多年总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