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131节 (第1/8页)
“恐水土难服。”王守仁看着皇帝弯了弯腰,“臣谢陛下挂怀。” 朱厚熜叹了口气:“袁师薨逝,众卿这一年来也颇为cao劳,都辛苦了。” 杨廷和说道:“三年国策已定,只是大力兴办社学、卫学,再加上水患、水利情况清查,京营边镇cao练粮饷诸事,广东新法,臣等心里都松了口气,不致如今年般。” “还是说起国事了。”朱厚熜笑起来,“前面三件事都是花钱的,以前也都做过,把钱能够花好就行,自然不如最后一件。” 朱厚熜没有像他们本来以为的那样,今后三年要做多少多少事。 多兴办启蒙的学校,朝廷列一些开支,地方再号召官绅捐赠一下,这事过去也做过,只不过现在有了更明确的计划。三年内各省、各地办多少社学,有了个目标要求,也会列入地方官员的考绩。 水患、水利情况也不是要立刻大动工程,而是用三年时间摸个底。这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将来的粮食生产、田赋,是打基础的行为。 至于京营、边镇,着重点也就是皇帝说的那句话:再难也不会难边镇。粮饷筹备、转运,朝廷这边也无非是要建立起一套更完善的机制去保障这一点。 诚如皇帝所说,这三件事都是花钱的事情。 而广东新法,毫无疑问则是要尝试出“赚钱”的办法。这个试行新法的地方怎么来做,张孚敬有请奏,国策会议上也有讨论,但还没定下来,或者说皇帝先把这件事的节奏按着在。 东南杀官一事,毕竟还是对皇帝触动很大。方沐贤竟觉得这是个好时机,那只能说明将来新法真正推行的阻力之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