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 (第2/4页)
不来慰问,却有儒学生徒送吃食给他。 吴有为求救的时候,就已经挑好了人,刘大夏年轻的时候就刚直不阿,遇到这种事情,他肯定会伸出援手。 再说刘健,此人字希贤,号晦庵;洛阳人;在历史上,他是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 刘健师从于薛瑄,于明英宗天顺八年(其实是天顺四年,不过剧情需要,大家理解一下)登进士第,历庶吉士、翰林编修、翰林修撰、少詹事,并担任太子朱祐樘(明孝宗)的讲官。 孝宗即位后,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后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改武英殿大学士。 弘治十一年,接替徐溥担任首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弘治十五年,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拜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明武宗即位后,奏请诛杀宦官刘瑾未成,只得致仕归家。 不久,便被列为“jianian党”之首,其后被削籍为民。 刘瑾被诛后复官。 嘉靖五年,刘健逝世,年九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文靖”。 辑有二卷。 刘健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他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叶弘治、正德两朝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崇儒兴学,注重实务。 居官敢言,极陈怠政之失,指出财政困难之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 时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旁边两个护送他的人也不简单,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日后也是高官,现在有交情,总比以后攀附的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