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_第87章 阅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7章 阅卷 (第2/4页)

在看过齐元信作的诗后,再看其他考生作的诗味同嚼蜡。可能有人会问,不是都封着卷子吗?怎么知道哪个是齐元信的卷子。

    那是因为齐元信作诗水平相比于其他考生来说要高出一截,再加之齐元信现在已经是上阳县有名的神童,所以很容易就能通过笔迹和所作的诗句判断出,哪个是他的卷子。

    这边的社师看诗看的疲困乏累,那边社师批阅制艺题看的头痛,有的制艺题答得通篇空泛无物,有的制艺题答得通篇歌功颂德,还有的不说题答得怎么样,字写得歪斜不正,杂乱无章,看的人头晕眼花,疲惫不堪。

    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便又开始批阅起来。这次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十分工整的卷子,上面的字迹让人赏心悦目,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一个人的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品位。

    社师不禁赞叹道:“这字,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着实是不错!”

    听到他的夸赞,其他阅卷的社师也围了上来:“这字写的颇有韵味,应该是出自哪个书香门第,从小临摹大家书法才能写出这一手好字!”

    “书香门第的孩子怎么会来社学读书?”虽然蓝阳社学在上阳县及附近的县城都小有名气,可书香人家都有私塾或家塾,不会将孩子送到社学读书。

    “也许是县城的哪个富户人家的子弟吧,可惜现在不能拆开看看。”看过了字让阅卷的社师心情大好,开始批阅制艺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