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二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二十二) (第1/21页)

    卷二:发现了《周易》符号

    卷下:发现了八卦和六十四卦之称谓及八卦筮法(算卦)是原创《周易》一书的后出之物

    第二章:《左传》记载的筮例是如何用春秋《周易》文本来卜筮的,看史巫如何把一部伟大的思想著作当成占卜辞算卦运用的

    第一节:解读《左传》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第一筮例的起卦方法与解卦方法

    三、

    我们接下来看《左传》里记的这所谓第一卦,又是如何的算人事吉凶的?并且所用《周易》里的文辞当筮辞而断人事吉凶有没有道理呢?假使《周易》是占筮之书,那么,用《周易》里的“繇辞”就能看出人事的吉凶了吗?

    周太史在筮出《观》之《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并说道“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

    周太史筮出《观》里的《否》繇辞,确实是《周易》一书中《观》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即“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你若打开今本《周易》里的《观》卦里,看到第三爻辞也正是“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二千多年来还是一字不差。但相差的是《左传》记录的这一筮例中所说的是:“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里的“《观》之《否》”,这是史巫运用春秋《周易》文本筮卜时的称法,而今本《周易》是“六·九”爻称的结构形式里,是称"六四:观国之光,种用宾于王”。这一句话确实是出自《周易》里《观》篇内容,而非是《否》篇中的句子。那么为什么说是“《观》之《否》曰”呢?而不是说“《观》之"六四"曰”呢?说明当时《周易》一书还没有改造被添加进去“六·九”爻称。而“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在春秋时而是春秋《周易》文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