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三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三十七) (第1/11页)

    卷四:发现了《周易》称谓

    第一章:先秦对《周易》的称法

    现如今对《周易》的称谓上非常混乱,称谓上有《周易》、《易经》、《易》,还有什么“周易八卦”、“易经八卦”、“六爻八卦”、“周易预测”、“周易江湖”,以及“易传”、“易学”等。人们又往往把这诸多的称谓,混淆不清。说《周易》就认为是算卦的,就混同于“八卦”的称法。说《易经》就认为是指《周易》,实乃《周易》不能同于《易经》,更不等于“八卦”。

    一.先秦最早典籍中对《周易》的称法

    《周易》作为一部古老的政治哲学,既没有留下产生的时代和作者是谁的说法,也没有说明写作的意图是什么。而到汉史家却把《周易》演绎成“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一部奇书了。后封建时代里所认为的伏羲创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易传”)的一部《易经》了,这能否再称《周易》呢?后封建时代长达两千多年里,又经过众多人的对《易》“经”的解释,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系统。特别是后封建社会里有不少知名的思想家,如:杨雄,王弼,孔颖达,程颐,张载,周敦颐,朱熹,王夫之等皆有著作阐述《周易》。

    而近代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以来的“易学”著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而纵览众多的《周易》研究或注释与译注,皆是对今本《周易》里所谓的“卦爻辞”从“象数”上给于不同的说法,而总体上是千篇一律。既把《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又从卦爻象数上去解释一番。让读者非但不能读懂《周易》,而且是越来越坠入五里云雾之中。这主要的原因是对《周易》文本的流源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