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_第92章 一面之词,岂可全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章 一面之词,岂可全信 (第2/4页)

短暂见面,狄咏只求一事,那就是俘虏的处置权,孙沔哪里还会拒绝,城内所有俘虏都给了狄咏,这事情狄青不在,他自是可以做主。

    孙沔倒也不多求,只是给了狄咏一笔不小的盘缠,有钱有粮,一顿送行好酒,一切尽在不言中。

    狄咏带着三百号得意洋洋的军汉,三四千号串绑起来的俘虏,带着上百个车驾,慢慢悠悠走在回京的路上,也着实走不快。

    沿路之上,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群,百姓们带着泥土块、石头子、菜叶子来围观狄小将军凯旋,然后用手中的东西招呼着串绑起来的俘虏,然后骂着啐着,那叫一个痛快。

    若是再喊几声狄小将军威武,气氛必然达到高潮。

    你问这是什么场面?

    狄咏回答:爱国主义教育。

    狄咏真心如此想,没有什么比剿灭叛贼打胜仗更能激励百姓爱国之心了。

    若是路过大城池,狄咏的高光时刻就到了。

    为何?

    因为城内的花魁人物们,必然结队而来,唱着狄公子的词曲,争先恐后来看狄公子的“人样子”,只盼狄公子能入城休息一晚,好酒好菜自然备好。

    一朝成名天下知,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红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星,大概就是如此待遇。

    马背上的狄公子,只能拱手致谢:“公务在身,见谅见谅!”

    一旁的杨得忠吞着口水,问道:“大哥,回了东京,可还去樊楼?”

    “自然是去的,怎么?你还在樊楼有相好的?教你如此挂念?”狄咏问得一语。

    还别说,被狄咏猜着了,狄咏这样的文人士子,在樊楼自然有上等风流。杨得忠这样的浑汉,在樊楼边角之处,也有属于他的“下等风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