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_第三十八章 国子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国子监 (第1/4页)

    成贤街最主要的两座建筑群,便是大名鼎鼎的国子监和孔庙,两者依照古训“左庙右学”而建,既有尊师重教的象征意义,又处处彰显出儒教在当下绝对的统治地位。

    国子监,作为大明朝的最高学府,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不同于翰林院专注于为朝廷培养六部堂官和内阁阁臣,国子监的职能只专注于教育二字。

    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监生们,除了研读四书五经,还要学习律法、九章、异族文字等,通过考核,攒够相应的积分后才能够顺利毕业,进入六部和六科等部门实习,一般从最下等的科员做起,称作历事。

    国子监生分为举监和供监,顾名思义,举监,便是会试落榜的举人,供监,是由地方官学选拔进入国子监的学子。

    成为监生后,并不会影响科举,而且攒够了相应的积分,历事考核合格者,便可出仕,担任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官职,也算是和普通民众划清了界限,是读书人取得功名的捷径。

    不过,要想进入国子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像陆文景,先前会试落榜,老爹陆贞基想把他送入国子监,却因为商贾之子的身份被国子监的祭酒大人拒绝,只能一门心思地走科举之路。

    简而言之,能进入国子监的士子,背景绝不简单。

    这个时候。

    陆文景四人由东走进成贤街,几人打扮朴素,却气质非凡,引来不少路人的目光。

    这些路人大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监生,有些肤色偏黑,容貌迥异于大明人,很明显来自于偏远的藩属之国。

    成贤街也有女人和小孩的影子,想必是那些个监生的家眷们。

    整条街上的商铺数量虽然不及老街的一半,所卖的商品种类也只集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