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_第326章 后世贤君的典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6章 后世贤君的典范 (第2/9页)

了负责背锅的,再也没有被问过策。

    如今刘长这么一问,陈平却没能很快的回答出来,他沉思了起来。

    “大王,如今之制,归与秦,大汉初立,百废待兴,只能参考秦国之政,定今之制,只是,大汉与秦国,颇有不同,适合秦国的,却未必适合我大汉…寻求革新是应该的,我一直都觉得,地方设立三公九卿,便是一個错误的决定,浪费了太多的人才。”

    “嗯?”

    “陈侯的意思,难道是要寡人效仿秦国,取缔诸侯,全

    面郡县嘛?”

    冷静如陈平,手都差点发抖,“臣并非是此意!”在大汉刚建国的时候,倒是有人觉得应当像秦国那样金面郡县,不要册封什么诸侯,而刘邦则是认为,大汉需要诸侯来坐镇四方,而且有功的将士们也需要册封,况且,按着先秦时期的传统,刘邦是有很多盟友的,若是不封诸侯,那

    这些盟友怎么办呢?

    而现在,却没有人再敢说这样的话,主要原因就是诸侯太多了。要是有人将陈平要废诸侯的消息传出去,各地那些诸侯能不跑来跟陈平拼命嘛?这些诸侯们可都是刘长的亲人啊,他们联合起来要搞掉一个大臣,哪怕是陈平,只怕也是不好受的,陈平才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他认真的说道:“地方有郡守,都丞来完成庙堂的诏令,这就已经足够了,诸侯国的官吏规模之所以庞大,完全是因为道路不便,各地的局势不同,因此需要他们来代替庙堂执行政令,可如今,大王决定要修建驰道,各地往来频繁,庙堂的政令不需要太久就能达到燕国的辽东,南越的苍

    梧。

    “因此,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减少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