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8【廉租屋与大法院】 (第2/6页)
圈,改建成临街铺面,卖给做生意的商贾。” 秦良玉点头穿过工地,走到里面笑着说:“倒还保留了许多树木和园林。” 徐念祖说道:“都督有令,除非碍着建房,园林能保留就保留,不能光秃秃的全是房子。” “咦,这些好房子也拆?”秦良玉感到疑惑。 徐念祖解释:“原有的屋子多为平房,住不得几个人。拆了改成四层砖房,便可住得下许多,也能尽量节省地皮。便是临街铺面,也建三层小楼,又可做铺面,又可用于住人。” 四层及以下的房子,只要土质不松散,不需要挖太深的地基。 四层以上就不行,地基必须打得及牢固,墙体修筑也要更讲究。 下水管道暂时没有安装,拉屎撒尿都用马桶和夜壶。每天早上有人来收大粪,这些大粪运去农村还可以卖钱。 专门的厨房也没有,只能在楼前小院修土灶。 土灶数量肯定不够,做饭时还得排队,非常类似新中国初期的筒子楼。 这些日用设施,让开发商慢慢改进吧,有需求就会自动发展完善。 你没有听错,就是开发商! 明代早就有专门搞修筑的商人,就连北京的护城河堤,明中期都开始承包给私营商贾。 曾经发生过一件大案,北京护城河堤修缮工程,被层层转包出去。转包到最后,利润已经极低,商贾只能偷工减料,造成一大片河堤垮塌,于是皇帝砍了一串的脑袋。 赵瀚突然要给官员和穷人建宿舍,主因是南京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那些找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