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335【扬州不再有十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5【扬州不再有十日】 (第1/6页)

    明代的南京城非常大,外城墙把整个紫金山都框进去。观音门、麒麟门、上坊门……这些都是外城的城门,在后世只留下一个地名。

    如果以外城墙而论,南京城内有大片农田和山地。

    那么,该不该保留这些城内耕地,该不该把耕地分给附近的农民。或者说,这些被外城囊括进来的百姓,究竟算城市居民还是农民?

    在各地抗洪救灾期间,南京的上元知县和江宁知县,带着诸多疑惑前来找到赵瀚。

    赵瀚召集都督府官员反复商讨,决定先按农民来算,该分田的依旧分田——事实上已经分出去了。

    等到城市人口继续扩增,必然要逐渐侵占土地。到时候,再把土地上的人口,迁徙到北方去分田便是,愿意留下来的直接转为市民。

    “城内还有一些游民,缺乏稳定的营生,”赵瀚吩咐说,“贴告示招募一千人做工,愿者自来,付给工钱,先把南京皇城的废墟清理出来。等洪水退去,再招募工匠和杂工,慢慢修复南京皇城。”

    两位知县,自领命离开。

    庞春来问道:“都督打算定都南京?”

    “确有此意,让北京先缓缓吧。”赵瀚叹息道。

    北京人口,也是有上百万。

    在明代中期,周边植被就被砍光了。弘治、正德朝之时,居民的生活用柴,全都得依靠西山煤炭,皇帝整天被挖祖坟(皇陵龙脉),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那边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每年要刮好几次沙尘暴。

    漕运更不用说了,浪费人力物力。

    别扯什么漕粮走海路,朱元璋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