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6【三原主义】 (第4/6页)
赵瀚笑道:“请自报姓名。” 复社士子说:“夏允彝,字彝仲。” 这是夏完淳的亲爹,此前在福建当知县。前段时间举城投降,由于官声极好,救活百姓无数,因此可以直接做县丞。但是,必须到白鹭洲书院进修! 夏允彝和陈子龙是好友,但两三年不见,两人观点相差极大。 随着大明社稷日暮西山,东林党、复社内部也在反思,很大一部分人变成“调停派”。 即调停党争,大家放弃私怨,一起共谋国事。 历史上,随着崇祯的死亡,“调停派”越来越多,都不想再搞党争了。但当权者却不愿调停,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夏允彝和张岱都坚决主张调停。 等到弘光小朝廷覆灭,“调停派”变得更加彻底,认为君子不应结党,朋党必然祸国殃民! 夏允彝继续说道:“君子不党,党必有祸。一旦形成党争,万事非黑即白,于国于民有何益处?” “君子不党,小人却会结党,排挤打压之下,则满朝尽为小人!”陈子龙反驳道。 两个昔日好友,当着赵瀚的面,就那样吵起来。 刚开始,赵瀚还在笑,因为复社分裂了,而且是思想根源的分裂。 突然之间,赵瀚笑容消失,他想起自己的大同社。 如果建国之后,天下全都是大同社成员,那跟没有大同社有何区别? 肯定会变成那样的,大同社今后占据高位,所有人都打破脑袋往里钻,最终人人都是大同社之人。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