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171【人类学著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1【人类学著作】 (第3/5页)

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周赫煊还决定在书的结尾处加一章私货,从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角度,阐述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相当于《大国崛起·中国未来篇》。

    此书在20世纪20年代拿出来,应该是极具震撼力的,因为许多观点都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各种考古数据也很详细。比如书中各种纵向和横向对比——

    对植物的驯化:新月沃地(公元前8500年)、中国(不晚于公元前7500年)、英国(公元前3500年)、安第斯山脉(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亚马逊河地区(公元前3000年)、中美洲(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美国东部(公元前2500年)

    后面还有对动物的驯化,以及陶器、村落、部落、金属工具、国家、文字、铁器出现的时间。

    别的不说,把这些数据丢出来,就足够在世界考古界引起轰动。

    20世纪初没有网络,信息交流非常困难。这上面的许多数据已经有人在研究发现,但却没人将它们整合汇总。欧美的情况还稍好,亚洲考古学家们都是各干各的,出了成果也不会引起太大关注。

    这是一部“人类学”著作,而且杂糅了社会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几大分支的内容。

    人类学最初是专门研究人类解剖和生理学的,不过几十年前,开始出现针对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时至今日都未形成完善体系。《枪炮、细菌与钢铁》一书,扔到欧美人类学界,估计会让那些学者们彻底疯狂。

    周赫煊在接待宿舍里忙活了一下午,总算把前言和第一、二章正文写完。

    刚吃过晚饭,章太炎和他的弟子钱玄同、马裕藻、刘文典等人便来拜访——钱玄同和马裕藻那天有课,并没有去车站迎接。

    章太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