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章 (第3/3页)
“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他找不到自己的栖身之处,桓玄、刘裕、刘敬宣,抑或后来的彭泽,都不能让他获得心灵的安定。 但还好,人间尚有寄托,“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松树能抗严寒,向来是坚贞的象征,“孤生松”更代表了一种非同一般的胆气。 这只鸟在经历了疲倦的飞翔之后,终于选定了这棵松树,他于空中敛翮落下,将生命交托给它——“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棵松树就是陶渊明的选择,我们可以说它代表躬耕田园的生活,但想来,应该有更深沉的意义。】 【元嘉四年,檀道济来访,劝陶渊明出仕,陶渊明拒绝了他。同年,陶渊明卒于浔阳。他的朋友颜延之获知,为他写作了一篇诔文。】 骤然听到水镜提到自己,颜延之却没有丝毫在意,他一脸紧张的看着陶渊明,眼中满是惊惶不可置信:“兄长,你……” 现在已经是元嘉元年,兄长,只有三年寿数了! 陶渊明却是不甚在意:“人固有一死,你又何必伤心,我尚有三四年的酒喝,足矣!” 【颜延之在后世虽然不如陶渊明出名,但当时亦是文坛翘楚,和谢灵运、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他和陶渊明是忘年交,二人曾在寻阳有两度交往,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在诔文中,颜延之高度肯定了陶渊明的人品与文学成就。】 水镜将诔文放了出来,诸天万代都看到了他们的情谊。 【在诔文的序言中,颜延之写到: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此时刘裕已经取代晋室,颜延之亦在刘宋任职,可他还是称陶渊明为晋人;所谓征士,指德高征而不就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